在政策領導下,信息化建設圍繞“五個一”工程,持續深入推進項目建設,信息技術在學校人才培養、科學研究、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推動作用愈加明顯。智慧校園的建設是時代進步的驅動,也是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的表現。
1.“多網”融入“一網”,網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。
信息化中心通過逐步改造與治理,将原分頭運行管理的有線網、無線網、廣播網、監控網絡融入校園網。實現了與下一代互聯網全面互聯,建立了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,爲下一階段的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2.“多卡”到“一卡”,應用場景逐步豐富。
用“一卡”取代原來的各校區的熱水卡、飲水卡、圖書卡、門禁卡等十餘種卡,實現了一張卡片全場景覆蓋身份、消費、繳費、門禁、借還書等;用“虛拟卡”豐富“實體卡”。隻需手機即可實現繳費支付和校園通行;打通全校各場館的車閘與門禁系統,實現了全面聯網和統一管控;爲學校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流水。
3.“多帳号”到“一号”,安全管理與用戶便捷雙豐收。
按照“大平台,中系統,微服務”的思路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,推動數據融合。建成統一身份認證、信息門戶、手機APP、數據中心等“智慧校園”基礎平台;新建協同辦公系統、人力資源管理平台、學生工作一體化平台、公寓管理系統,完善教務、研究生、科研、财務、資産等信息系統,并逐步上線了教室預約、工資查詢、成績單打印等小程序,用統一賬号取代了原來30餘套獨立的賬号,讓師生憑一個密碼通暢無阻的訪問學校各個系統。
4.“多門”集成爲“一門”,簡化和優化業務流程。
按照讓“數據多跑路,師生少跑腿”的思路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,力争實現師生辦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充分依托信息技術,規範辦事标準、優化辦事流程、搭建統一的校園事務總門戶,有機融合現有各信息系統和業務條塊,加速數據的交換共享,提升師生體驗和獲得感。
5.“手工填表”彙聚成師生“一表”,實現數據互聯互通。
圍繞“共享互通”的目标持續發力,逐一打通各業務系統。通過規章制度落實數據生産和管理責任;通過數據治理技術手段強化數據中心建設,修正錯誤項,補全缺漏項,逐步提升數據質量;加強互聯,消除數據孤島,實現教務、研究生、人事、科研、招生等主要信息系統的互聯,一定程度減輕了老師們填表的工作量,爲形成師生數字畫像、建立雙一流指标監測體系提供。
使用十牛智慧校園家校互動平台,節約家校,内部溝通成本,老師可在線發布内部任務、計劃、總結,并指定接收範圍,爲學校内部溝通的專屬平台,提高學校整體的工作效率,降低内部溝通成本。家長、老師可在線反饋學校管理問題,爲學校建設提供改善意見,爲家長、老師向學校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有效的渠道。家長、學生進出校門,刷卡拍照,其他親屬和老師可實時接收到學生接送/考勤情況;老師可實時查詢學生考勤情況,實現學生出勤智能化管理。教師一對多發送,高效傳達通知公告,省時省力;學校自定義審核權限,有效規避不良信息傳播;重要通知可選擇“需要家長确認”選項,接收效果教師可通過确認反饋列表。
17324288400